2019-01-27 19:41
「媽,華人家庭做的年糕很好吃,那種黏中帶甜的味道讓我難以忘懷,你可以嘗試學做,讓我們一家人和其他馬來同胞一起品嘗嗎?」
女兒奴魯(右起)和姆尼拉一起幫忙媽媽傅芝雅阿末做年糕,享受親子樂時光。(圖:星洲日報)
(雪蘭莪‧巴生27日訊)「媽,華人家庭做的年糕很好吃,那種黏中帶甜的味道讓我難以忘懷,你可以嘗試學做,讓我們一家人和其他馬來同胞一起品嘗嗎?」
因為兒子阿都哈迪(27歲)的一句話,一名與家人於8年前從梳邦再也搬來加埔馬來甘榜居住的巫裔媽媽傅芝雅阿末(55歲,家庭主婦)為了滿足愛兒要求,欣然地向兒子同學的母親和上網谷歌及看YouTube學做年糕,一切從母愛開始。
上網學會開啟賺錢之路
豈料,經過3次的實驗,年糕成品色香味不僅獲得讚賞,甚至有人向她訂購年糕,而且訂單不斷,開啟了一條做年糕賺錢之路。
傅芝雅阿末說,她的丈夫阿末阿都拉是一名退休大學講師(62歲),之前一家7口(包括5名子女)住在梳邦再也20多年;3年前丈夫退休後,賣掉梳邦再也的屋子,找到加埔馬來甘榜的一塊土地,於是買下來建屋定居,回歸鄉區生活。
她今日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她的兒子大概於8年前,在一名華裔國中同學的住家拜年時嘗過年糕後,念念不忘,一直要求她學做年糕。
促進種族間文化交流
「看著兒子苦苦哀求下,我認為其實做年糕不只可以嘗試新鮮玩意兒,還能促進種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於是在1年多前開始向兒子同學的母親討教,加上參考網絡資料,慢慢地摸索起來。」
她表示,年糕做成後,兒子鑑定味道「過關」,並在丈夫的建議下,她們開始在臉書和Instagram開設戶頭「FAKuih Bakul」進行宣傳,接受訂單。她暫時只做原味和班蘭口味的年糕,曾試做榴槤口味,但榴槤屬季節性,所以不常做。350公克小年糕售價為11令吉,800公克大年糕售價22令吉,郵寄則另計。
已賣超過1000個大小年糕
她補充,在過去的一年,她的訂單客戶都是外地和外州的馬來人,佳節生意特好,而且已賣超過1000個大小年糕,對自己的手藝也越來越有信心和滿意;如今期盼可以開拓華人市場,幫補家用。
做年糕拉近與兒女感情
傅芝雅阿末說,平時無論訂單多或少她都會接,幾乎每周都有生意,然後會多做幾個供家人享用。
「一般上,馬來人會直接將年糕蒸熱吃,亦或夾雜芋頭、番薯及木薯等,裹上麵粉油炸做糕點,美味可口。」
兒女幫攪粉團增添歡樂
她指出,她做年糕的其中一個樂趣是,拉近與兒女之間的感情,因為每次兒女都會幫忙她攪拌粉團,過程中聊聊生活故事,增添歡笑聲。
她表示,她和丈夫育有的5名子女(2男3女),年齡介於23至34歲,老大奴魯和老二也是大學講師,其餘3人包括老么姆尼拉尚在念書,分別念大學和攻讀碩士學位,可謂「高學識」家庭。
「做好的年糕,若普通收藏可耐3周,不過放冰箱冷藏就可耐1個月。做一次年糕要耗時15小時,因此對她而言,最佳的開工時間是上午9時至10時,然後夜晚就可蒸好年糕。」
傅芝雅阿末將班蘭汁加入粉團攪拌,製作班蘭口味年糕。(圖:星洲日報)
冷藏的年糕從冰箱取出後,直接切塊吃也美味。(圖:星洲日報)
傅芝雅阿末的年糕訂單越來越多,但她希望能夠開拓華人市場。(圖:星洲日報)
兒子稱讚傅芝雅阿末的年糕色香味俱全。(圖:星洲日報)
文章來源: 星洲日報/報道·文:曾志頌·201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