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你們別再吵了,我好害怕!」

2019-01-28     逄艷姬     反饋

01 「你碰到我家孩子了!」

前段時間,一段視頻在微博上傳開——

一個中年男人對著女安檢員推搡辱罵,起因是這個男人帶頭從安檢門繞過不想過安檢,被人家女安檢員勸阻。

沒曾想這位父親竟對女安檢員推搡毆打,口口聲聲說安檢儀碰到了自己孩子。

他年幼的女兒被嚇到,只能在一旁扯著父親母親的的手怯怯的發聲:「你們別再吵了。」

可是,小女兒的聲音卻被淹沒在父親的謾罵指責聲中,無人在意。

多荒謬,你打著保護孩子的旗號,在那裡「衝鋒陷陣」,卻做著讓孩子都看不下去的事情。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沒錯,而言傳身教就必須要身體力行,絕不僅僅只靠嘴上功夫。

為人父母,身教永遠比言傳更重要。

《世說新語》中有則小故事:

東晉名士謝安的夫人經常會教育孩子,但謝安從來沒有這麼做,安心當個「甩手掌柜」。

於是夫人很不高興:「怎麼從來沒有見你教導過孩子們?」

面對這個直擊靈魂的發問,謝安卻雲淡風輕地笑道:「我平日裡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教育孩子呀。」

這句話,讓很多父母掩面羞愧。

無獨有偶,六百餘年後的北宋也出了這樣一位「身教重於言行」的實踐家,他就是《三字經》中那個「蘇老泉,二十七,使發憤,讀書籍」的文學家蘇洵。

蘇洵二十七歲才開始發憤讀書,最終把兩個兒子(蘇軾、蘇轍)連同他自己都送進了「唐宋八大家」的席位中。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在做,孩子在看。

02 父母的影響有多大? 我國著名的作家巴金曾說過這麼一段話。

「父母們的榜樣力量非常大,在我小時候,父母的脾氣都好,父母從未打罵過孩子。想來想去,我想不出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壞的東西。」

的確,孩子一出生,睜著懵懂的眼睛注視著這個世界,當一個孩子每天看到的都是虛偽、陰險和無賴,完了你還要求他真誠,善良又上進,夢想著「歹竹出好筍」。

可要點臉吧!真當你們家祖墳上冒青煙了!

前段時間在上海迪士尼樂園中,有位年輕的姑娘被一個八歲的男孩「襲臀」,姑娘鼓起勇氣上前告之,卻不想男孩的媽媽惱羞成怒,辱罵姑娘「長XX樣,還摸你XX,沒給人摸過!」不僅如此,這位媽媽對姑娘竟然還動起手來,真不知是誰給她的勇氣。

孩子錯了,作為一個母親,也是一位女性,卻做出如此沒有教養的行為,著實令人堪憂。

美國的暢銷書作家珍妮·艾里姆說:「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03 德陽安醫生的遭遇也印證了這一點。

原本,安醫生過著閒適平淡的生活,有相愛的丈夫,可愛的女兒,受人尊敬的工作,只是和丈夫去了泳池館遊了一次泳,一切都毀了。

因為在泳池裡被兩個男孩冒犯,安醫生要求道歉,不想兩個男孩子不僅拒絕道歉並朝安醫生吐口水做鬼臉,作為一名丈夫,安醫生的老公看不下去就衝過去將男孩往水裡按。

可隨後男孩的三名女性家屬趁安醫生去更衣室的空當對安醫生施暴,極盡羞辱之事,事後經過警察協調,安醫生的老公當場給孩子道歉。

「叔叔和阿姨的感情好,所以很激動地衝上去打了你。」

可沒想到第二天,男孩的家長不依不饒鬧到了安醫生單位,讓領導將她開除,並聯合當地微博大V煽動輿論,在網上「興風作浪」。

五天後,因不堪壓力,安醫生選擇在自家車內服用了近500片安眠藥自殺,最後經搶救無效身亡。

安醫生走了,她的丈夫卻不知道該怎麼和5歲的女兒解釋她的離去。

身為一名醫生,她很清楚服用安眠藥自殺究竟有多痛苦,可是,她還是這麼做了。

因為現實的痛苦更加讓人難以忍受。

這與電影《伊甸湖》何其相似。

電影中熱戀中的幼兒園老師珍妮與男朋友史蒂夫來到美麗的伊甸湖,原本計劃在這兒度過一個浪漫而溫馨的周末,但是被一群沒有教養的少年給攪亂了。

一番口角衝突後,兩人的食物以及車鑰匙不翼而飛,沒有辦法,他們只得徒步前往鎮上求助,結果最終卻被這群孩子和孩子的父親虐殺致死。

「只是孩子,他們還只是孩子。」

這是電影中的一句台詞,可這句台詞多麼耳熟。

這些孩子,從無知暴力的父母那裡繼承了邪惡的種子,在這個無視道德法律的小鎮上生根發芽,最終壯大,罪惡是就這樣被代代傳遞下去。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周而復始,循環不止,讓人不寒而慄。

04

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里養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

不論他父母的才幹、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願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

環境的力量是巨大的。

而作為孩子生活環境中的領路人,父母肩上的擔子不可謂不重。

讀《傅雷家書》,能很清楚地看到那一封封家書的背後道不盡的是傅雷作為一個父親對孩子傾注的心血。

他和孩子談文學,聊音樂,立身立心,風骨氣節。

真正的從詩詞歌賦到人生哲學。

有些話,不在筆尖,而在心間。

這兩個孩子是他和妻子兩個人最偉大的「作品」。

在他們的教導下,最終兒子傅聰成為了著名鋼琴大師,而女兒傅敏則是一名優秀的英語特級教師。

而現實生活中能有幾個父母做到呢?

當你在玩手機刷抖音時,你卻要求他讀書練字。

當你在外面和人爭吵打架時,你卻教導他與人為善。

當你在小販那兒占了便宜時,你卻告誡他吃虧是福。

……

站起來要比孩子高,蹲下去要和孩子一樣齊。

著名教育活動家歐陽維建曾說過。

「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他們受到了勾起不幸的教育;沒有不好的父母,只有不幸的父母,他們繼承了不好的傳統。」

事實確實如此。

追本溯源,很多父母是因為自己成長在不好的「原生家庭」中,在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從父母那兒學到的都是「說一套做一套」,然後又潛移默化地重複在自己孩子身上。

都說「富不過三代」,但其實是「熊不過三代。」

真正的名門世家都是經過幾代人的薰陶浸染,才有大家之風,而不良家風也是經過一代代的「傳承」才得以滋生繁衍。

因此,父母需要學習的不僅是育兒,還有育己。

你的現在,就是孩子的未來,而孩子的未來就藏在父母的日常的教養中。

所以,窮養富養都不如你有教養,不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只求你在孩子面前可以「俯仰天地,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