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深陷泥潭,也要學會在黑暗中砥礪前行

2019-01-27     匡彪堂     反饋

大多數剛開始工作的年輕人,總覺得自己不受重視。打雜跑腿,端茶送水,還會受到很多的指責,替人背鍋,被人無視,自生自滅 。提拔和好處,似乎總是落不到自己的頭上。這種失落感就像是放在陰暗處的蘑菇一樣,沒有肥料,任其自生自滅。前途茫然的感覺,會一直隨著你的低迷期,直到你的成長的足夠的強大,才會受人重視。

2019

蘑菇效應

要有最樸素的夢想,

即使天寒地凍,路遠馬亡。

有一個現象是,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

只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會開始被人關注,此時的它已經可以自己去接受陽光雨露了。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著名詞彙「蘑菇效應」。

蘑菇效應本來指的是:很多人還沒長成大蘑菇,就已經被雜草掩蓋,很多人可能會被黑暗期埋沒。

但今天有書君,要給大家講的,恰恰就是蘑菇效應裡——黑暗時期隱藏的正能量。

很多人在追求夢想或者努力奔跑的路上,這裡沒有光、沒有肥料、沒有幫助、沒有橋樑,只有你自己在咬著牙堅持。

有的人在長期看不見光明的絕望中,放棄了。

有些人在黑暗中砥礪前行,最後變成了強大的、可以自己接受陽光雨露的人。

01

努力並不一定會達到目的,但努力一定會有一個努力的結果。

在18世紀中期,有個男人,他一度成為偉大的代名詞,但是在他變得偉大之前,卻比很多人都慘澹。

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獵人家庭,他童年的全部就是砍柴、挑水、幹農活。

在這樣的家庭,沒有好的環境,更沒有好的教育。

但和別的孩子不同,他很愛讀書,一有機會就向別人請教,堅持自學。

沒錢買紙、筆,就選擇看書。

無論是在砍柴,還是在放牛,無論是在挖地,還是在吃飯休息,他手裡總是拿著一本書看。他夜讀的燈火總會閃爍到很晚很晚。

長大後,他沒有選擇繼續待在家鄉,獨自一人外出謀生。

他吃苦耐勞什麼活兒都幹——

打短工,當水手、店員、鄉村郵遞員、土地測量員,還幹過伐木、劈木頭的重力氣活兒。

有一次,一個顧客多付了幾分錢,他為了退這幾分錢跑了十幾裡路。還有一次,他發現少給了顧客二兩茶葉,就跑了幾裡路把茶葉送到那人家中。

就是這樣一個平凡、貧窮,但又非常認真負責,誠實守信的人,最後成了美國歷史上最沒有爭議的偉大總統。

他就是亞伯拉罕·林肯。

在當選總統之前,林肯的一路都是坎坷的:

1831年,經商失敗。

1832年,競選州議員——但落選了!

1832年,工作也丟了——想就讀法學院,但進不去。

1833年, 向朋友借錢經商,但年底就破產了,後花了16年才把債還清。  

1835年,再次競選州議員——贏了!

1835年, 即將結婚時,未婚妻卻離世了,他的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床六個月。

1840年,爭取成為選舉人——失敗了!

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了!

1848年,尋求國會議員連任——失敗了!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的工作——被拒絕了!

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了!

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再度落敗。

1860年, 當選美國總統…

而此時的林肯已經51歲了,他大半生都在泥淖和黑暗中,但是他從未被困難所嚇倒。

正如馬克思所說: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02

如果毅力是成長的羽翼,那懂得在被低估的人生中靜下心來,就是一葉方舟,它將你盛載去尋找不平凡的意義。

2015年,小說《三體》斬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獎。

有一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準,他就是劉慈欣。

童年的一個夜晚在他的記憶中深刻而清晰:

我站在一個池塘邊上,旁邊還站著許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我們一起仰望著夜空,漆黑的天幕上有一顆小星星緩緩飛過。那是中國剛剛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那是1970年4月24日,那年我7歲。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所有人都在埋頭「賺錢」的時代,他卻記得7歲時候仰望過的星空,在這個社會的人們眼裡「像瘋子一樣」寫著科幻小說。

童年埋下的夢想的種子,在40多歲的劉慈欣的生活裡顯得格格不入。

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年人,好好上班就好了,寫什麼科幻小說,簡直太幼稚了。

但是劉慈欣知道,自己閃閃發光的腦海裡藏著什麼。

大學畢業後的劉慈欣回到娘子關發電廠工作。

在這裡,他待了近30年。

在娘子關發電廠的老同事、老鄰居都不知道,身邊一直生活著一位科幻巨人。

一位工友還非常認真地告訴他:「網上有個寫科幻小說的和你同名,可火了。」他只是笑笑。

劉慈欣並沒有什麼大塊的寫作時間,除了工作,他和別人一樣要考慮「工作、養家、生活」的瑣事。

他白天作為電腦工程師上班,每天兢兢業業朝九晚五;下班還要買菜做飯,接送孩子上學。

但到了晚上,劉慈欣就開始在腦海中搭建各類時空,從白堊紀到未來千萬年的星際,把它們編成故事。

他生活在平凡的生活裡,卻不會讓自己的星空漸漸暗淡無光,他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創作的細節。

儘管這裡山川閉塞,沒有書店,沒有圖書館,但劉慈欣非常慶倖自己沒有居住在大城市。他說:「那樣會被經常性的活動分散精力,寫小說的人應該生活在比較偏遠安靜的地方。」

如果他想找一些資料,就坐上鐵皮火車,一路顛簸疲憊地到北京,但他樂此不疲。

在娘子關下,劉慈欣腦海裡構建著巨大的故事場景,在深夜、在孤獨時、在零零星星的閒暇裡,他像黑暗中的行星,探尋著自己的宇宙。

在那個遙遠的,小小的發電廠的日日夜夜裡,他創作了30多篇短篇科幻小說、6部長篇科幻小說,共計400餘萬字。

只有這樣可以沉靜下來的人,才能夠成就中國科幻小說在世界的全新地位。

他最具代表的作品《三體》,贏得了各界人士的讚歎,在歐巴馬的推薦下,《三體》風靡世界,無數人都被它宏大的意義和深刻的思考折服。

03

《爆裂鼓手》裡的「魔鬼老師」弗雷徹說:

世界上沒有比「good job(幹得好)」這種暗示更加有害了。因為這兩個詞讓人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尤其對於很多年輕人,這句評價會使他們陶醉在短暫或膚淺的成功裡,失去了進一步向上衝刺的動力。

很多年輕人,會在自己還沒有長成可以接受到陽光的蘑菇前,就因為自滿,而止步不前。

在影片中,安德魯是一個鼓手學生,他加入的樂團指揮正是「魔鬼導師」弗雷徹。

1/2
下一頁